-
论张三丰内丹之特点-孙亦平
有关张三丰其人其事,在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与说法,颇多传奇色彩,但他的句字是与明代武当山道教的兴盛联系在一起的。相传,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多年,开创了内丹之新理路,对推动道教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本文以清代李西月编《张三丰先生全集》为例,来展示张三丰内丹道之特点。 第一,张三丰以道为本,融合儒佛道三教思想,其所倡导的内丹之内涵更为丰富。张三丰认为,儒佛道三教各有特点:“儒也者,行道济世者也...
-
论少林武术道德的特征
摘要:少林武僧在长期的练功习武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思想体悟和智慧总结,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,即少林武术道德。主要体现在练功习武以慈悲为怀,以强身自卫为本,功夫为主、武艺为辅,“拳棍”为主、“金兵”为辅。少林武术道德的形成受到禅宗文化、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的影响。 中国的五行八作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,武术界也不例外。少林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除了具有和中华武术相一致的武术道德以外...
-
行功与治脏之关系
凡练习武术者,不论外功内功,须以凝神固气为主,欲凝神固气,又非排除一切思虑、祛除一切疾病不为功。治脏者,即调治内脏,使之整洁,而外邪无从侵入。然后更练习功夫,则神完气足,成功较易,收效较速。否则内疾不除,外邪易入,纵使日习不辍,非但不能望其有成,甚或受其贼害。故世人往往言习打坐者易成白痴,习吐纳者易成痨瘵,此皆未能先行调治内脏,不得其道,致外邪侵入,内疾增盛,而成种种奇病,终至不可药救也...
-
虎爪劲训练法
虎爪劲训练法 虎爪劲是流传于民间五兽拳中虎拳练指力的.它指力、桩功兼修,简单,易学、易练,在此基础上,再习红发劲,方能练出虎的气势威猛之拳法。常言道:“虎有三抓”。 预备式: (1)并步而立,全身放松,排出杂念,进入功态。 (2)左脚横开至此比肩略宽,屈膝下蹲马马步,双手变拳收于腰间,目平视,气沉丹田。 第一式:插爪:右拳变掌(此掌须五指略分开,指尖稍微内屈,五指分劲),掌心向上,指尖向左...
-
英雄打虎劲
本是传统武术中练力之精华,长劲之秘诀。表面看似简单,好像与技击无关,其实不然,有着独到之处,习之能令人遍体生力,练习月余即可使气力在原有基础上倍增,百日之内即可臂膀力大千斤,再潜心寸劲发力之法,击打力迅速提高数倍。在实战搏击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习者可自己亲身体验,便知我所言不假。此功与《易筋经》同源异流,是调气炼外丹功。 一、易筋换劲桩 常人之力属后天,是为外力,谷称死劲,亦为僵劲,无有变化...
-
自然门大力神功
自然门大力神功 自然门气功为南北大侠杜心五所创。它主以无中生有、不讲着、不着相,以气为归,不失自然之本旨,自成一体,被誉为当今武林界奇技。但现在介绍自然门武功的著作少之又少,使许多有心者望功兴叹。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自然门,为发扬自然门武功,特将自然门气功初级奉献出来,抛砖引玉,为自然门武功的传播尽一份力。 大力神功 本功为师祖杜心五所创的自然门筑基。自然门气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整体看待...
-
胜战之道古传少林捶搏击中的胆气-潘霜喜
《勾践阴谋外传》:手战之道,内实精神,外示安仪,见之似好妇,夺之似惧虎。中国武术的本质就是“练为战”,在瞬息万变的搏击之中过人的胆气当为胜战之道。 中国武术历来极重胆气。拳谚中有“一胆二力三功夫”之说,把胆气放在劲力、功夫之上,可见胆气至为重要。 中医学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云:“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云:“凡十一脏,取决于胆也。”由此可知胆的生理功能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性...
-
罗汉铁臂金刚锤谱歌诀
罗汉铁臂金刚锤(谱)歌诀:少林武法艺惊人,神勇功夫天下闻,千斤神力大字桩,此势刚猛内外强,一字平掌挑日月,沉肩松膀气腾然,二郎担山固紧拳,气贴背时神贯顶,旋转阴阳浑元劲,通背悬挂金刚圈,撑拳立臂顶千斤,循序精进百。首做双拳卧虎势,先令拳臂基筑实,更有单拳举鼎势,以气化力左右换,身立使臂单双拳,禅心不乱倒栽佛,达摩老祖传法力,罗汉铁臂金刚锤,霸王指路飞流星,心意把纯始自然。靠臂退火药水浸...
-
罗汉铁布衫功
罗汉铁布衫功 依法勤习一月即可初步功成,功效可达气运周天、单掌开石、铁头断砖、钢筋缠颈、铁指断石等20余种功,用于技击之中可护体闭穴,力大惊人,浑身杀手,集技击健身于一体,其妙无穷。 现将介绍如下,望好者珍之。 第一式 金刚站桩 双脚开立,与肩同宽,双脚成外八字站立。膝微屈似坐,双手提抱于胸前,与胸相距约30公分,手指似弯非弯,似夹非夹、劳宫相对、身体正直、两眼微闭、舌抵上腭、全身放松、自然呼吸...
-
罗汉卧-周颂南
少林罗汉卧,丹田集气快,通小周天迅速,男女老少皆宜。 一、行功 1、预备:宽衣松带,背靠被子或软垫,仰卧床上,头与上身呈斜直线,双腿自然盘屈,使小腹处于整个身体的最低位置,然后全身放松,闭目养神,用意念将全身之气归于丹田,自然呼吸(禁止调息),1~3分钟。 2、行功:接上,放松后双目微闭,返观内视丹田,牙齿微合,舌尖轻抵上牙龈,双手重叠放于丹田处,左手在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