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武当道家百日筑基要领
武当道家以性命双修为本,达到平阴阳,调气血,打通大小周天,内丹大成,达到祛病延年、健身长寿的目的。百日筑基功,是练好武当武术的基础内养功,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。它包括调息、守玄、排浊、洗脸收功四步动作。下面先来看武当道家百日筑基功的口诀,再一一介绍要领。 总诀: 上丹端身坐,巍巍不动型。 松静空定灵,大丹功。 天桥休搭紧,两眼莫圆睁。 河图抱在脐,全身都放松。 耳听无弦琴,鼻息不闻声。 女子总诀:...
-
武当轻身功
丹田运气轻身功属武当内家功中的一种气功,练时以意将丹田气往上提,思想高度集中,气通丹田。再把握身体平衡。当行功时,身体飘逸,百念俱去,此时内气充溢,通百脉,而致身轻似燕。练轻功,可使心境开阔爽朗,乐观无忧,廷年益寿。总之,欲练轻功以练内气为先,如下: 1、丹田运气周转法 自然站立,全身放松,目平视前方,舌顶上颚以贯通任、督二脉,采用逆腹式呼吸法。二臂从体侧缓缓上举,成侧平举时,翻转手掌...
-
武当纯阳童子功
武当纯阳童子功 此式采用站式,坐式,自然盘坐式均可,不可用卧式,坐式为佳。 预备式: 自然放松,臂部三分之一坐于凳上,双脚平行与肩同宽,双手缓缓前抬成抱球状,小指轻轻接触双腿,双手大拇指撑开,掌心含空,胸空,腹实,保持三圆:胸圆,肘圆,合谷圆,三坠:坠肩,坠肘,坠足心,三正:头正,肩正,胯正:舌舐上腭,两唇轻闭,下颌微收,神光内敛,呼吸力还应深长,细,匀,正所谓“真人之息以踵,常人之息以喉”...
-
武当纯阳拳论
纯阳之道学,在晚唐五代之初的崛起,皆纯阳真人吕洞宾新兴道教所做的努力,使正统的道家及道教至秦汉以后,由鱼龙混杂,支离破碎之势,一跃而起,使耳目为之一新,故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千余年来,道宗内外无不敬奉尊崇纯阳祖师,视其为神仙,被元世宗尊封为“纯阳孚佑帝君”,实为中国道教史上之翘首。纯阳祖师在新兴道家与道教的同时,别具风格的创立了道宗拳法。他云游四海,访遍名山大川,广泛吸收老子的《道德经》...
-
武当明目功
武当明目功 武当以其高超的内家功闻名于世,其护目功夫也独步一格,这套护目功是武当名家陆国柱先生传出来的,武当道人寿至古稀,仍耳聪目明,皆此套之效也! 一、守意明目 自然站立,两腿与肩同宽平行,自然呼吸,仰首望天约一分钟,再低头望地一分钟。然后合目。坐在凳子上,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,手指放松,手心劳宫穴对准髌骨之上。微微合目,舌顶上腭,意首上丹田(印堂穴)。闭目养神,使眼睛清凉,视力倍增...
-
武当教传绝技五毒手
武当五毒手俗称神功掌又叫阴手,是武当门派秘传绝技。因其内外兼修,功力无比,断碑切石势同斧锤,因受旧的传统观念束缚,以及历史等原因的影响传人甚稀,市井之中很难见其踪影,这就给五毒手更添神秘色彩。 武当五毒手为清朝末年武当大侠邓钟山先生所传。邓钟山先生,湖北均县人,光绪年间应两江总督左宗棠之聘,南下江宁开办学堂,一反武当内家关门授徒之戒律,开课授徒,时称“功家南派”,至此“五毒手”得传金陵。...
-
武当拳十八式
武当 拳发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,在中国传统武术 流派上称内家拳,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核心,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,以养身、修身、防身为目的,以静功、动功相结合的一种“内功外拳”内外双修的技艺。它在古代太极 说、阴阳说、五行说、八卦说等影响下,形成了刚柔相济、内外合一、整体圆融、直观体悟、顺其自然、阴阳辨证、崇下尚退、后发先至、积功累德...
-
武当拳功养生技击原理与特点-杨群力
一、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(1)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 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。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。“重人贵生”是道教的精义。道教对人生是执着的现实主义态度,极为重视人的今生,强调现世报和立地报。道教认为,生长、生命、生存,是生道的本体。主张生道相守、生道合一、得道飞升、长生久视。因此,养生术成了道教精萃,立足之本。宋代著名学者邵雍在《皇极经世》中分析道...
-
武当张三丰真人功夫
功夫步骤[按]本篇据说为张三丰真人所传,见于萧天石之《道藏精华》。 第一步:行补身漏法——得却病延年之果。 一、诚意存于下丹田。二、极力遏止杂念。三、用目内视下丹田。四、不可过于着意。五、不见效验不止。六、不可强调呼吸,须一任其自然。七、不可著意,亦不可无意。八、无念无思。九。回诚去杂。十、再检点诚意。 (甲)补身之理:人在母胎,以灵性一点,受母体气血生育,十月胎足.分离母体.遂有人形...
-
武当山古传养身八段锦-钟云龙
【第一段锦】 丹房八段锦,身端体松沉, 冥心平稳坐,呼吸细长匀, 慧剑插真土,两目内凝神, 叩齿三十六,升降气归根。 注:八段锦是道家古老养身,属内丹系列,故又称之谓丹房八段锦。练习此功前须身心平稳,松沉端坐,两目垂帘,内观鼻准。双手握子午八卦连环诀,自然平放在两腿间,心要冥定,神要内凝,然后开始调理呼吸。呼吸之气,要做到深、细、长、匀,息息归根(丹田为根)。身心静定后...